培训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培训测试 > 正文

普通话(汉语)在澳门推广与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来源:语言文字网 发表时间:2017-09-23 00:00:00字体大小:

赵永新 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校长,访问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后到北京外语学院进修英语, 1969年始,从事外国人的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美国南卡大学任教,赴加拿大、新西兰讲学、考察。主要著作:《小溪集》(2002)、《汉语语法概要》(1992)、《艺文神韵》(1995)、《语言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1995);主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1997);译作《黑珍珠》(1989)等及论文数十篇。



回顾与展望
——纪念澳门理工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成立五周年
澳门理工学院 赵永新


澳门理工学院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其属下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以及北京语言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在原国家语委许嘉璐主任,原教育部韦钰副部长的关心下,在李向玉院长的积极筹划下于1998年3月26日首先成立了澳门第一个普通话培训及测试中心,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值得我们庆贺。

澳门在葡萄牙占据之前,就有居民生活,早在木帆船时代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并在16世纪名扬海外,葡萄牙入据后,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商贸海港。数百年来,澳门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保持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400多年来澳门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使它的语言呈特殊性。
澳门是一个移民城市,又是一个典型的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城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澳门的语言文化呈现复杂性和特殊性;就语言而言,有人称它为“语言博物馆”是不无道理的,反映了澳门历来是多语言并存的这样一个事实。其中中文、葡文、英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这三种语言在澳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谓的“三文四语”,三文即中文、葡文、英文,四语即普通话、广州话、葡语及英语,这几种语言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中文中粤方言和普通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同时使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际工具;葡语在澳葡政府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一直是官方语言;英语用于现代科技、国际商贸、金融机构、高等教育以及旅游等方面,是沟通现代业务,联系世界的重要工具。回归后,基本法规定中文和葡文是法定的语言,在行政、立法、司法方面必须使用这两种语言,但是英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它在外交、政治、商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已被公认为国际的中心语言,我们要走向世界,挤身于当代地球村,不断发展自己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都会把英语作为重要语言来推广。
澳门是国际旅游、贸易城市,每年来澳门旅游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几百万人次,旅客以操汉语、葡语、英语和日语为主。澳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充分发挥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中文、英语水平和服务质素;澳门也是国际会展中心,每年都有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文和英文,中文和英文在澳门社会运用的人数越来越多;随着本澳赌权开放,将吸引更多外国或国际知名公司来澳投资,亦会带动更多外国游客来澳旅游。作为旅游城市的澳门,要加强本身的国际形象,提升中文和英文水平及普及和提高中英文刻不容缓。

澳门的语言教学及语言人才的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继承,并发扬广大。
澳门的语言教学很早就呈现与其它地区的不同特点。它既有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又有对华人的普通话教学。这两种教学性质、对象、方法、要求都不一样,但互相又有联系。只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够罢了。
澳门对外国人的中文教学是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而开始的。在1575年,澳门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第一个主教区,负责日本、中国等国的传教工作。耶稣会传教士踏上澳门这块土地进行传教,首先要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并将西方的文化、进步思想和科技成就传到这里,然后再传到内地,在传教的同时,把中国的经典译成西语,将西方的科技介绍到中国。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澳门也成为西方人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传播西方文化的基地和桥梁。
当时的耶稣会为了撬开中国澳门的大门,规定凡是入华的教士都必须先到澳门学习中国语言,熟习中国文化。
同时明清政府也颁布了要求入华教士先在澳门学中文的规定。康熙帝就曾命西洋教士先在澳门学习中文,然后入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命赵昌等传旨给在京的洋教士,圣旨云:“传旨与众西洋人,......新来之人,若叫他们来,俱不会说中国的话。仍着尔等作通事,他心里也不服。朕意,且教他们在澳门学中国话语。”
这一时期的澳门是对汉语教学及对外中国文化研究的中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外国人,尤其是耶稣会教士,为了达到通过澳门叩开中国内地的大门进行传教,商人要开展与中国的贸易,首先必须学习中国的语言。利玛窦在进入广东之前,先在圣保禄学院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习中国语言与习俗。他的同事罗明坚也是如此。他们当时学习的是通行的特殊语,即官话。
第二个特点是在他们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语言后,又将自己对汉语的认识和学习的心得,进行分析,著书立说,以晓后人。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创记》中详细描写了他对中国语言的看法。他认为,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中有许多多义词;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在风格和结构土两者存在着差异;存在着方言与官话,对汉语的这些认识是随着他对中国的逐渐了解,对汉语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在利玛窦、金尼阁等传教士之后,另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l782—1834,英国人),于1807年9月到达澳门。他在澳门边传教,边学习和研究汉语。据有关资料表明,19世纪上半叶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澳门是出版西人研究汉语著作的中心。当时出版29种著作中,在澳门出版的有15种,马礼逊在29种中有5种。
第三个特点是外国传教士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方面卓有成效,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其次与中国的教士的协助也是分不开的。中国教士钟鸣仁、黄二人成为利玛窦和西方传教士的得力助手。钟鸣仁利用他精道汉语的特长,与郭居静一起协助利玛窦以拉丁文编著中文音韵字典,按拉丁文字母顺序排列,给西洋教士学习中文提供了方便。
第四个特点是外国人学习汉语与研究中国文化相结合。耶稣会远东视察员范礼安1578年抵达澳门,在潜心研究中国国情、典章制度以及风俗习惯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即耶稣教会面对的是一个历史比教会更悠久的文明古国,单纯的传教并不能改变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意识形态,这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道、佛多元思想为架构的,也改变不了中国民俗民风,必须选择有才能的教士长期留居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深入社会各阶层,取得统治者的信任,并从介绍西方的科技入手,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在澳门为他们打下了汉语基础,然后才有可能入华传教及研究中国文化。梵谛冈图书馆馆藏早期传教士中文文献目录〔十六一十八世纪〕中所藏由教士们撰写的中文著作就有四百八十七本,其作者都是著名传教士,如利玛宝、艾儒略、郭居静、柏应理、龙华民、毕方济、邓玉函、金尼阅、南怀仁、徐光启、杨廷均等。这些著作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天文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
最后一个特点是教学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由于当时缺乏中文教师,也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具有一套供外国人学习的教科书,只能像采取读私塾的形式,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形式,即现在称之为个别教学。据法国费赖之著《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一书所载:“罗明坚神甫之第一授业师为一中国画师,利用其毛笔教授中国文字形义。”
在澳门,既有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还有对华人的普通话教学。满人入关后以北京话作为中国行政语言。雍正六年上谕称:‘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夫伊等见登仕籍之人,经赴部演礼之后,其敷奏对扬尚不可通晓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于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知而共解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十二朝东华录》)不用“乡音”,就得用“官话”。因此,在福建、广东等地要推行官话,并提出以八年为限的要求:“雍正六年,奉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谙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廷臣议以八年为限,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福建省城四门设立正音馆......(《癸已存稿》)可见,在澳门推广官话、普通话方面具有悠久历史。澳门推广普通话在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抗日战争时期,另一次在解放战争时期。而这两种教学走上正规化,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还是在1987年以后。

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从1846年到回归前,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被迫放弃对澳门行使主权而使中文丧失了官方地位,而葡文作为宗主国的语言随着当时政府的统治成为澳门的官方语文。因此,在这一个半世纪中,澳门政府使用的正式语文只是葡文。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明确规定,在建立特别行政区后,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法院使用的主要语文是中文。1991年12月葡政府颁布法令,承认中文在澳门具有与葡文相等的官方地位。1993年《基本法》对澳门的语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这从法律上确定了中文官方化的地位。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实,对普通话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普通话教学任务也愈加艰巨,这是历史、社会的必然,符合政治与社会需要。
澳门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像是耶稣会的传教士和其他外国人,到了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变化,其对象主要是葡国人和土生葡人以及其它外国人。从人口结构来说,葡国人占澳门人口的3%(有一万多的土生葡人、几千的葡萄牙人),其他欧美、亚洲国家的人占1%。讲葡语的占1.8%,讲英语的占0.05%,讲其他语言的占1.l%。澳门社会的社群主要有三个:华人社群、葡人社群和介乎两者之间的土生葡人社群。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后两个社群。
澳门是个华洋杂居,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据澳门政府统计司1991年统计,澳门总人口为40多万人,其中华人占人口的96%以上,澳门是属于粤方言区,而且是强方言,华人以使用粤语为主,占总人口的86.3%,讲普通话的占1.2%,讲其它中国方言的占9.2%,因此,对华人的普通话教学也显得十分重要。
(一)回归前的汉语教学情况
澳门的普通话(汉语)学习与推广成规模是在回归前后的10多年的时间里形成的,据统计,近10多年来已有两万多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澳门普通话学习与推广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的两个积极性
一是政府的积极性,为了解决回归后的语言问题,除了葡语外,必须培养懂中文的人才,因此政府开办了公务员的各种语言培训班;二是民间的积极性,澳门主权回归后,华人在语言上要有认同感,认同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大家都积极学习普通话,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高潮。
(2)办学规模大,形式多样化
仅以理工为政府部门开办的普通话(汉语)培训班为例,其人数每年都在两千多人,几十个不同程度的班;形式也多样化,既有对华人的初、中、高级的普通话口语班及提高班,又有对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国人的听说读写汉语教学班,还有中文公文写作课程;既有长期班,也有短期班。教学的对象,有华人,土生葡人,也有其它外国人,有公务员,也有学生、文员等。
(3)编写了或正在编写自己的普通话(汉语)教材
为了使教材更具针对性、本土化,几位教授编写了《汉语教程》(1-9册),出版了前六册并配有光盘,今后将陆续出版后面的几册。为了提高澳门政府公务员中文公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开设了《中文公文写作》课程,并编写出版了《中文公文写作教程》。
(4)具有一支比较稳定的普通话教师队伍
教师有本地的,也有内地的,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他们把普通话和汉语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勤勤恳恳,敬业乐业,为普及提高澳门的普通话水平作出了贡献。
(二)回归后普通话教学与研究的情况
回归后,按照基本法规定,中文是法定的两种语言之一。中文在政府运作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回归前的普通话(汉语)教学主要是普及,回归后主要是普及与提高并举,以提高为主。除了面上的普及工作以外,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以理工为例,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1.继续加强普通话(汉语)的教学
要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汉语)的教学。我们从两方面加强。
(1)学位班的普通话教学
回归后,我院学位班的学生取消了来自中文教育的学生必须选择学习葡语,来自葡语教育的必须选择学习普通话(汉语)的规定。因此,他们在语言学习的选择上,多数都选择了普通话,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我们减少了推广班的招生。据2001年统计,修读普通话(汉语)课程的学生有735人。
(2)加强对公务员的普通话(汉语)教学
多年来,理工学院与行政暨公职局及其它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对公务员的普通话和汉语的培训及教学工作,其它有关部门也为推广普通话不同程度作出了努力。回归后,这一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平均每年有1000多人学习普通话(汉语)。
据2000年2001年两年统计共有学员2226人,其中2000年1230人(公职局957人,财政局56人,旅游局10人,翻译学校107人);2002年996人(公职局810人,消防局20人,民政总署46人,翻译学校120人)。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我们对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提出要求,学历上一定要大学本科及以上,并要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二级乙或以上的证书。为了给他们创造不断进修的条件,我们与北京语言大学合办了硕士研究生班,其中多数是普通话教师,通过硕士课程的学习他们初步掌握了一般语言学的知识,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本体的认识,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性质和方法的认识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开拓教师学术视野,组织教师到内地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1) 举办教师培训班
澳门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要使澳门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进入一个新阶段,必须建立和培训一支高水平、高质量以及善于教学的师资队伍。我院和业余进修中心于2001年联合举办了“普通话教学及教学法”教师培训班。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语言教学理论、语音及其实践、教学语法、听力教学及教学法四门课,教学内容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理论到教学法,这些都是教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普通话教师如何教,学员如何学具有指导意义,大家都感到受益非浅。
(2)举办有关语言、普通话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
在澳门回归祖国两周年前夕,2001年我们理工学院主办了“普通话教学学术研讨会",普通话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普通话事业的同仁聚会在一起,共同总结普通话教学中的经验和研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出席的代表40多人,主要是我院的普通话教师及兼职教师。递交论文20多篇,编成论文选已出版。
(3)开办“普通话朗诵艺术培训班"
理工学院普通话测试中心和业余进修中心、澳门电影协会于2002年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共34个小时的“普通话朗诵艺术培训班",本澳教师、学生44人参加了培训。聘请广东省话剧团一级演员简肇强先生、广州军区话剧团一级演员卢吉兰女士,还有蔡安安先生为培训班讲课。培训班结束后举行了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展示了学员的普通话朗诵水平。学员们的水平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提高,进步很显著,效果很好。今年举办了第二届培训班,参加入数近80人。
3.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
为配合普通话(汉语)教学,我们于1999年及2000年曾分别举办过两次“普通话表演比赛”活动。气氛热烈,情绪活跃,节目形式更多样化,有朗诵、相声、小品、小话剧等,具有展示性、观赏性、娱乐性,活动十分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展现学员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与水平,《澳门日报》以半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加以报道。参赛的大部分都是在理工学院培训的政府公务员,也有中葡翻译和中英翻译学位班的学员。这是一个特殊的课堂,他们以特殊的形式展示普通话教学与学习的情况,也是学员向澳门各界汇报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成果的一次好机会。教师、学生认为,为配合普通话教学,活跃学习生活,互相交流,举办类似“普通话表演比赛"这样的活动对课堂教学是个补充,十分必要。


普通话是汉语共同语,是不同方言区的通用语言,在普通话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后,适时地引入考核机制是必要的。从客观来说,1994年两委一部颁布了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成立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把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推广普通话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从主客观来看,我院的普通话(汉语)教学已开展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必需的职业素质,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教学的需要;对学员来说,有了一个衡量自己学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澳门理工学院成立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是适应了澳门形势的需要,是水到渠成的事。中心成立后的几年分别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与汉语水平考试(HSK)工作。
这两种考试均是国家级的水平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国家语委委派国家级测试员与本澳的国家级测试员共同主持,汉语水平考试则由国家汉语考试委员会派员主持考试,显示了这两种考试的权威性。前者测试对象的母语为中文,后者的母语为非中文,主要是土生葡人及其它外国人。
1.普通话水平测试(PSC):
理工学院与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以及国家汉语考试委员会的第一轮合作始于1998年,至去年我们已连续五年举办了普通话水平测试。1998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澳门普通话推广史上的第一次,144人报名参加了这次历史性的考试。1999年至2002年四次考试又有248人参加,五年总计考生392人,其中以教师为最多,共178人,占45%;其次是文员和公务员各占20%和19%。可见,在政府未对教师普通话进行考核的情况下,以规范的普通话来要求自己,已成为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要求。
五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总及格率为97.6%,获得一级甲的9人,占2.3%;一级乙75人,占19.l%;二级甲77人,占19.6%;二级乙92人,23.4%;三级甲96人,占24.4%;三级乙32人,占8.1%;不及格9人,占23%。从统计结果看,两头小,中间大,获二级的占43%,占了多数。这充分说明经过我们多年的普通话推广,成绩是主要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1999年在国家语委的协助下,我院举办了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聘请资深专家讲课,最后通过考试,参加的十几学员均合格,获得了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资格。这批测试员参与了每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通过测试实践他们不同程度上积累了经验。
2.汉语水平考试(HSK):
根据与国家汉语考试委员会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联合签署的协议,我院于1998年举行了首次汉语水平考试,至今已举行了四次,有100多人参加了考试。这是为母语为非汉语人士举行的国家级水平考试。在澳门主要是对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国人专设的考试。此类考试,分初、中级和高等两种,四次考试除了第一次设初、中级,其他三次又增设了高级的考试。参加考试的有公务员、教师、医生、学生、文员等。大部分应试者都曾在理工或在北京学习过汉语,有的现在仍在理工学习。凡是参加考试的,成绩一般都不错,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好汉语,增强了信心。
理工学院与国家语委、国家汉语考试委员会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在汉语水平考试方面的合作继l998年第一轮后,又于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汉语,因其涵载着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文化底蕴,成为令人向往的热门语言。澳门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交往增多,许多场合都需要普通话,因此必须继续加强普通话的教学及测试工作。
1 普通话教学应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普通话是共同语的口头表达形式,港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是解决口头交际,语文教学是要解决共同语的书面表达,普通话说好了,有助于书面语的表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小学的教学语言问题。中小学在普通话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除了设一些普通话课外,应该提倡把普通话或地方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而不用广东话,这本身是为学生着想。澳门已经回归了,与内地各方面的联系加强了,说普通话的机会增多了,有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去内地或台湾读大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听说普通话。由于港澳地区学生的普通话过不了关,到了内地听不懂教师说的普通话,有些学校要为这些学生单独开设普通话课,解决教学语言的问题,在本澳也是如此。就以理工的中英中葡翻译的学生来说,一二年级我们还要开设普通话课,如果他们的普通话在中学就解决了,用这些时间来提高语文水平及写作水平不是更好吗?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一定的困难,就是师资不足,不过我们可以分两步走,不妨先从语文课做起,用普通话授课,然后逐步扩大到其它科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应加强研究,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这方面我们只注意测试,不注意研究,尤其是测试后的研究分析;只求数量,如何提高质量,注意不够,即注意效度不够。港澳地区的水平测试与内地应有所区别,普通话的语音很重要,尤其对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的语音要求高一些,无可厚非,但对一般人,尤其是港澳地区,应该着重于以普通话交际的效果,从语用方面多考虑一些,因此测试题也应有所区别。各个地区各个考官掌握的标准不同,人为性、任意性较强,客观性、科学性不足,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语言状况较好考出的等级不如语言状况较差的,在澳门没有通过,随后去香港测试则通过了。考英语雅思,人家掌控严,规定考试不合格的半年之内不能再参加同类考试,意思是语言的提高需要一段时间,不能一蹴而就的。香港曾在报纸上就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又比如说,测试方式、测试内容多年不变,这些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有没有可以提高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提高。
澳门的普通话(汉语)的推广与教学虽然历史悠久,曾出现过几次高潮,回归后在推广普通话,进行普通话(汉语)教学及测试等方面的工作是足有成效的,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澳门整体的中文水平还不高,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进一步研究改进,这是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共识。今后应一如既往地发挥民间和政府的两个积极性,把普通话(汉语)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继续下去,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把教学与水平测试(考试)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3年3月
(此文在澳门理工学院举办的“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宣读)

Copyright © 山东政法学院语言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路63号 邮编:250014
鲁ICP备 10007285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